17 12
2018

从去杠杆到财政金融协同专题报告之五:财政金融政策走向全面协同全景!

发布者:中证品牌部 来源:

一、减税降负:国税总局26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一轮实质性减税降负大幕已开启

11月初,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各省(市区)、各部委和金融机构纷纷表态支持民企发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主要负责人也先后表示,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减税政策建议正在研究之中。

 

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在经合组织会议上再次确认将推出新一轮实质性减税降负举措。税务部门关于减税改革的坚定表态,再次升高了社会各界的预期。

 

11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税收“堵点”“难点”问题,提出“稳定社会保险费缴费方式”等5个方面共26条具体措施,助力民营企业更好发展。

 

《通知》要求,认真落实和完善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减税降负。要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机关要坚决贯彻依法征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落实减免税政策。对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与其他纳税人一律平等对待,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依法依规执行好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利息收入及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收入免征增值税等主要惠及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持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民营企业应享尽享。

 

《通知》明确,稳定社会保险费缴费方式。税务总局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等建议,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各级税务机关在社保费征管机制改革过程中,要确保缴费方式稳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合理编制体现减费要求的社保费收入预算,严格按照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负责征收。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缴费人以前年度欠费,一律不得自行组织开展集中清缴。

 

《通知》指出,积极研究提出减税政策建议。税务总局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的建议,统筹提出解决税制改革和推进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建议;要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对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进行完善。各省税务局要围绕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深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当前一些民营企业遇到市场、融资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构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精准帮扶,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通知》明确,各级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信用良好、生产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税收帮扶措施,并积极推动纳入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中。”税务总局征管科技司司长饶立新说,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民营企业,要通过依法办理税款延期缴纳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此外,《通知》还明确要求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营企业办税便利方面,精简压缩办税资料,继续压缩办税时间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并严格规范税收执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切实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见效。

 

《通知》明确,要进一步清理税务证明事项和精简涉税资料报送,拓宽一次办结事项。实现2018年底前,税务总局再取消20项涉税证明事项,实现5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纳税时间标准,2018年再压缩10%以上;2019年,对民营企业等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资料再精简25%以上,实现7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在税务注销等环节推行“承诺制”容缺办理,凡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等纳税人,如相关资料不全,可在其作出承诺后,即时办理相关业务。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科技司司长饶立新介绍,在缴退库方面,尽快推进税收电子退库全联网、全覆盖,实现申报、证明办理、核准、退库等业务网上办理,提高资金退付和使用效率,增强民营企业等纳税人的资金流动性。

 

今年12月初,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税收改革始终围绕服务改革开放发展大局而不断推进。2012年启动营改增试点,并从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2017年,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变三档。今年以来,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速,呈现出多税种并进的态势。

 

王军同时表示,目前,中国正在研究推出新一轮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减税降负举措,包括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等,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世界经济发展助力。

 

二、融资难融资贵: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精细化、有针对性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

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

 

11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采访。郭树清表示,近期有几项措施,各方比较关注:

 

一是按照“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关要求,《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目前反应整体积极正面,本月下旬将正式发布,预计将可调动更多理财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

 

二是对出现股票质押融资风险,特别是面临平仓的民营企业,在不强行平仓的基础上,“一户一策”评估风险、制定方案,采取补充抵质押品等增信方式,稳妥化解其流动性风险。总体情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都能稳妥处理股权质押风险,没有出现平仓踩踏。

 

三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郭树清指出,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决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要客观对待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采取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是企业在环保、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出现突然性风险事件。对这种情况需要“一企一策”进行逐一研判,帮助采取化解和改进的办法与措施。第二类是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比如,企业贷款或者债券到期还不上,这个问题今年以来比较突出。要求银行和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起面对困难,分析具体原因,不简单断贷、抽贷和压贷,避免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也减少银行自己的债权损失。第三类是对于出现民营企业家涉嫌违法或配合纪检监察调查等事件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汇报、沟通,千方百计保障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民企就业和信心。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组成债权人委员会,采取一致行动。

 

银保监会在年初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目标。其中“两增”是指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是指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和贷款质量。

 

从民营企业的情况看,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针对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的问题。

 

郭树清指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企问题,郭树清指出,下一步,银行要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贷款流程管理优化、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下调转贷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等方式,缩短民营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合理管控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带动降低总体融资成本。再次,继续深入整治银行业不合规、不合理融资收费,严厉打击各种变相提高融资成本的行为,对群众反映的银行对民营企业乱收费、转嫁成本、存贷挂钩、借贷搭售、克扣贷款额度、不合理延长融资链条等问题,要加大整改问责力度。最后,要形成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合力,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有关要求,减少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附加费用,规范融资相关的担保(反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等附加手续收费行为。

 

1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决定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部署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会议指出,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解困,是更大激发市场活力、更多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一定进展,但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会议明确强调,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切实做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一要拓宽融资渠道。将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从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扩至1000万元。从大型企业授信规模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创新融资工具,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支持更多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

 

二要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解决不愿贷、不敢贷问题。明确授信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引导金融机构适当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与内部考核、薪酬等挂钩。对小微企业贷款基数大、占比高的金融机构,给予监管正向激励。

 

三要力争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整治不合理抽贷断贷,清理融资不必要环节和附加费用,严肃查处存贷挂钩等行为。同时采取措施做好信贷风险防范。

 

为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会议决定抓紧开展专项清欠行动,国办牵头督办,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审计部门要介入。凡有此类问题的都要建立台账,对欠款“限时清零”。严重拖欠的要列入失信“黑名单”,严厉惩戒问责。对地方、部门拖欠不还的,中央财政要采取扣转其在国库存款或相应减少转移支付等措施清欠。大力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大幅提升商业债务违约成本,严禁发生新的欠款。清欠情况明年春节前向国务院报告。

 

为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使金融更好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会议确定:

 

一是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以支农支小融资担保为主业,重点支持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担保费率不高于省级机构费率水平。中央财政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奖补。

 

三是实行风险分担,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原则上均不低于20%,银行不得因此减少实际放款数额。鼓励各地对支农支小担保业务占比高、增长快的机构给予风险补偿,探索建立以财政出资为主的多元化资金补充机制,确保政府性融资担保可持续经营。

 

12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这意味着目前已超20万亿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正式进入独立子公司运作时代。

 

12月3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杂志》上刊文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来之不易,期间经历了艰辛复杂的历程,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易纲指出,始终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随着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领域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刚性兑付被打破,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也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稳步实施,以存款保险为平台的金融风险处置框架正在有序建立。

 

展望未来,易纲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金融事业的巨轮将继续扬帆远航,行稳致远,再创金融改革发展新辉煌!

 

三、总结:财政金融措施精准支持引导民企,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下不仅是一个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新旧操作系统更新变换的时代。

 

新时代起点之年,在全新价值观取向引导下,中国这趟高速运行的经济列车开始慢慢转向,逐步驶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今年7月,央行与财政部围绕如何更好地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展开了一场极具深度的争论。

 

然而进入11月以来,随着中央民企座谈会的召开,财政金融政策很快走向了全民协同,围绕减税降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至此,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始阶段,围绕民营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经营问题,我们做了全面的信息梳理!

 

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与企业经营困难加重背景下,新一轮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减税降负举措开始陆续推出,从改善经营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场景下,金融政策也正紧紧围绕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对相关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进行精细化、有针对性支持,助其摆脱困境。

 

总之,顺应经济增速大趋势下行,财政金融政策操作正走向全面协同,不仅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更精准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综合概括总结与政策经济传导场景分析

到此,《从去杠杆到财政金融协同专题报告——2018,财政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场景透视》的主要内容连载完毕。下面,围绕专题报告之一到之五中的信息梳理与分析,我再做一下综合概括总结。

 

民营经济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而在我国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中,上市公司又是其中的中间骨干力量。这就犹如一把雨伞,只有骨干存,才能够撑起来。或遮风,或挡雨。而雨伞上聚拢骨干的那根中间主干就是国资。

 

新时代,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国资与民营是一种相互分工、密切协同的关系。

 

当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于整个中国经济体来说,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一致,携手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是全社会的不二选择!

 

政策引导下,国企与民营之间开启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携手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金融顶层设计与政策措施强力引导下,金融资源与金融市场运行正在向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轨道加速迈进。

 

券商、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总动员已经完成,集体吹响了服务实体经济的集结号。采取市场化方式,瞄准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科技制造,是金融机构的行动方向。

 

高质量发展场景下,顺应经济增速趋势下行,财政金融政策正走向全面协同,不仅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更精准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

 

企业降杠杆的方向没有改变,四大行主导的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大幕正在拉开。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

 

当下中国,虽然面临国内外一系列压力与各种问题,但是在政府积极应对与治理之下,金融系统性风险得到控制,不利的局面正显著转变。中国的一切都在向着稳态与有序的方向前行迈进。

 

凡事顺势而为,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开放融合的世界大势方向。

 

关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方向,有三点演变是极为确定的:

 

第一,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趋势是不可逆的;第二,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领域进击迈进是不可阻挡的;第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国资与民营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是不可违背的。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有一条演变路径是更为清晰的:稳金融政策举措→筹码机构手中集中→股权质押风险化解→A股开启机构化主导之路→行情回归宏观基本面→...

 

因此,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充满自信和期待。短暂的寒冬是抵挡不住春天来临的。面向2020年、2025年、2030年与2035年...

 

一个全新更加美好自信的中国,正在向我们走来。当然,这种目标场景的实现离不开每天、每月与每年的务实行动!

 

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兴奋与值得努力奋斗的时代,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不去参与其中,那真是太遗憾了。

 

2018年即将结束,让我们都好好总结总结。对于那些遗憾的事情,请不要再遗憾留恋。对于那些让人喜悦的事情,也不要过度沉浸其中。

 

2019年即将到来,愿大家都努力前行。享受生活的快乐,乐在行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