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04
2018

中国重建服务全球实体经济为中心的金融新秩序!

发布者:品牌公关部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

导读 :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步伐加快,在直接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竞争与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必将重塑国内金融秩序。又出台政策引导储蓄转化为资本,并走向海外。

 

 

 

通过金融开放,将中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与全球共享。在纠正旧的全球金融秩序之时,也在重建以服务全球实体经济为中心的金融新秩序。

 

 

一、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金融业回归本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直接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兴衰。

 

纵观国际金融史,1929年美国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都充分暴露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样在2017年之前的很多年中,我国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脱实向虚”问题,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金融之水难解实体经济之渴。

 

推动金融发展,首要要从根本上纠正金融的不良发展方式,促使金融和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进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尤其要把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放在突出位置,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报告中关于金融工作的表述,与2017年7月份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做出安排,加快金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

 

当前,西方个别国家出现一股反经济全球化的思潮,保护主义情绪在贸易投资领域和货币金融领域弥漫开来。中国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提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有效方案,这对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金融业加快开放,自信重建金融新秩序

 

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于4月10日宣布,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以下重大举措。

 

在宣布的四条战略举措中,第一条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并明确,中国今年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中国宣布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根据“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指示,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宣布了多项金融业的重大开放措施。

 

其中包括2018年上半年尽快完成的开放措施:第一,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第二,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第三,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证券公司。第四,为进一步完善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互联互通的机制,从今年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的额度扩大四倍,也就是说沪股通和港股通每年由130亿,调整到520亿。第五,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第六,放开保险外资经济公司经营的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2018年年底前尽快完成的开放措施:第一,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济,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第二,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第三,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第四,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第五,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的要求。第六,经过中英两国双方共同努力,目前沪伦通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争取在2018年年内开通沪伦通,在此前宣布的一些金融业,服务业的开放措施也在有序的推进。

 

易纲强调,中国将会放开对外资的准入和业务范围的限制,但也同时对各类所有制,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要依法合规,进行一视同仁的审慎监管。“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可以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稳定,提升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更好的实现全球化”。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列车高速前行。对内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扩大开放也加速。金融业放宽市场准入,明确了2018年实施的一系列标志性意义举措,这彰显了中国自信和真诚。

 

金融开放政策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重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金融新秩序是未来大趋势。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求下,中国股权市场将获得新的快速发展。

 

 

三、中国储蓄转化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顶层设计

 

过去40年,中国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步入新时代,从各部门的工作协同来看,中国每一项政策的制定与推出,都体现了深思熟虑的顶层设计。

 

 

 

                                                  

 

 

 

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宣布四项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对2018年的金融业开放举措做出具体安排。紧接着,外管局官方罕见发声:标题为:扩大金融市场开放 稳步推进QDII制度实施。

 

据外汇局披露的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今年3月29日,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包括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合计获得899.93亿美元QDII额度,其中,银行类合计138.40亿美元,证券类合计375.50亿美元,保险类合计308.53亿美元,信托类合计77.50亿美元。

 

外汇管理局指出,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QDII改革,根据国际收支状况、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对外投资情况,进一步完善QDII宏观审慎管理,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助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4月11日,央行、财政部、证监会、银保监会、商务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对外投融资基金在境内外市场面向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者募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出资参与对外投融资基金,鼓励资金来源多元化。

 

《意见》表示,将拓展对外投融资基金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对接与合作,探讨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等出资参与我对外投融资基金,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此外,支持对外投融资基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展境外股权投资、境外债务融资、跨境担保等业务。推动建立各类对外投融资基金间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对外投融资基金与各类金融机构、各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开展业务。

 

在4月9日上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樊纲指出,中国的储蓄率占到GDP的44%。根本问题是我们没有一个成熟和发展的资本市场,大部分有了钱之后就直接存到各类银行,企业从银行贷款,因此产生债务。

 

因此,如何有序将中国储蓄转化为中国资本,并在金融开放加快步伐下,服务于国内外实体经济发展,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日程。

 

 

四、重建服务全球实体经济为中心的金融新秩序!

 

2018年,全球经济新旧秩序快速转化。中国顺应开放融合大趋势,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步扩大开放。主动扩大进口对全球市场需求进行管理,在不稳定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中,担当起重建经济新秩序的重任。

 

在扩大开放的举措中,金融业开放步伐最快。在直接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竞争与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必将重塑国内金融秩序,增强金融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的能力。对外,又出台政策引导储蓄转化为资本,并走向海外。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顺应大势发展,在重建全球经济新秩序之时。通过金融开放,将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与全球共享。这在纠正旧的金融秩序之时,也在重建以服务全球实体经济为中心的金融新秩序。

 

在经济全球化的十字路口,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对内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对外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让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这将为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