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05
2018

中国经济宏微观将发生的巨大场景变化!

发布者:品牌公关部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

    

 

转眼就要步入2018年6月,运行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的中国经济,从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剧变。面向2020、2025......各行各业方面的未来场景也越来越清晰,确定性演变方向也越来越明确。

 

在此大背景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投资者。我们只有精准的把握正在发生的经济场景变化,才能够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从顶层设计视角,力争全方位为大家描绘中国经济与社会运行的场景变化方向。

 

 

一、宏观经济场景:历史方位、主要矛盾与高质量发展

 

十九大做出新的时代研判: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场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2015年4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意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具体指标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

 

   

 

《意见》提出,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这对于整个人类工业文明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他标志着,人类开始从终极视角,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应该怎么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工业秩序与自然秩序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制造场景:三个十年努力向制造强国迈进,十大产业领域重点突破发展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

 

《中国制造2025》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十大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四、中国创新场景: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2016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提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纲要》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体指标: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体系协同高效、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指标: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总体上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的局面、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文化氛围浓厚,法治保障有力,全社会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不断涌流的生动局面。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纲要》战略任务:(1)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2)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3)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4)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5)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6)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7)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8)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场景: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2016年12月19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实现以下目标:(1)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2)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产品质量明显提升。(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产业新体系。

 

 

                                                          

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规划》提出21个重点实施的工程:宽带乡村示范工程、“互联网+”工程、大数据发展工程、集成电路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工程、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工程、新一代民用飞机创新工程、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工程、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新材料提质和协同应用工程、新药创制与产业化工程、生物技术惠民工程、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工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升工程、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工程、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创新示范工程、资源循环替代体系示范工程、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数字内容创新发展工程、创新设计发展工程。

 

 

六、消费升级场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与信息消费

 

2016年11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以传统实物消费升级为重点,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增加产品供给,创造消费新需求。

 

2017年8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我国信息消费快速发展,正从以线上为主加快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形态转变,网络提速降费深入推进,消费主体不断增加、边界逐渐拓展、模式深刻调整,带动其他领域消费快速增长,已成为当前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消费发展目标: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预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信息产品边界深度拓展,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信息消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信息消费重点领域:生活类信息消费、公共服务类信息消费、行业类信息消费、新型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消费供给:推广数字家庭产品、拓展电子产品应用、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丰富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壮大在线教育和健康医疗、扩大电子商务服务领域。

 

 

七、体育产业场景: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9万到5万亿之路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46号文”。《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该计划是“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计划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

 

2016年7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标。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十九章指出: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2018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之体育消费发展情况。经核算,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011.3亿元,增加值为6474.8亿元。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5年增长了11.1%,增加值增长了17.8%。

 

由此可见,政策规划下,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9万亿到5万亿之间,巨大市场成长空间可想而知。

 

 

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场景:2020年,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1)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2)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

 

(4)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相适应,满足重点区域内或城际间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

 

(5)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建立起有效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扶持政策,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体系。

 

 

九、人工智能产业场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7年,国家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人工智能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推动产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制造2025”,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相关任务进行了细化和落实。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能产品,夯实核心基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完善公共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