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06
2018

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市场格局影响全解析!

发布者:品牌公关部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综合

 

 

转眼,中美之间已经进行了三轮贸易谈判。从先前的美国张口漫天要价,中国强力反击。到第二轮双方达成共识,停征关税,不打贸易战。如今在第三轮贸易谈判后,市场格局影响也越来越精准。

 

 

一、第一轮谈判共识: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

 

经过一个多月互相喊狠话后,第一轮中美贸易谈判开启。5月3日至4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希泽、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以及贸易顾问纳瓦罗到访北京,与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这次刚刚开始的谈判,美国人不再像贸易伙伴摆出共商地球事务的模样,而是直接对敌人一样张开大嘴要价了。

 

美方5月4日公开了一个文件,其中对中方的各领域的开价非常过分。具体情节有:(1)削减贸易逆差,美方要求2018年6月起的12个月,减少对中逆差1000亿美元。(2)保护美国科技与知识产权(打击中国科技),中国立即停止对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支持。(3)敏感技术投资限制,美国要审查中国对美敏感领域投资,如中国制造2025的那些领域。(4)美国对中国投资领域开放,中国市场要对美国开放,不得歧视美资。(5)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现状是中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比美国的明显高。(6)帮助美国服务业与业者在中国公平开展生意,打开市场。(7)帮助美国农产品打开市场。(8)最后一节,是关于以上条款的执行。

 

在5月4日中方发布的关于谈判的“通稿”中,我们会发现那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尤其是那句“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描述背后,隐藏着激烈的碰撞了。就像《环球时报》社评所透露的那样——“据接近谈判的人士透露说,在3日和4日的对话中,中方代表团对来自美方的莫须有指责进行了强力回击,始终站在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的道义制高点上,态度坚定不移。”

 

 

因此,我们才最终在中方的通稿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谈判的结果:“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双方同意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这也即是我们的社评所说:中方坚定的态度,让美方一再确认了中国绝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易的决心,中国是压不垮的……

 

 

二、第二轮谈判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5月15日-19日,中国副总理刘鹤带队到美国进行第二轮谈判。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声明内容如下:

 

根据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的指示,2018年5月17日至18日,由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和包括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等成员的美方代表团就贸易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磋商。

 

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

 

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5月19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当地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中美双方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这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也有利于美方削减贸易赤字,是双赢的选择。他强调,中国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三、第三轮谈判共识:若美出台加征关税等制裁,谈判不会生效

 

美国白宫官网5月29日发表声明,美国将加强对获取美国工业重大技术的相关中国个人和实体实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体投资限制,拟于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关措施,之后不久将正式实施。

 

针对美国白宫29日发布的声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迅速回应表示,我们对白宫发布的策略性声明既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这显然有悖于不久前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无论美方出台什么举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中方敦促美方按照联合声明精神相向而行。

 

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带领中方团队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带领的美方团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了磋商。

 

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

 

中方的态度是始终一贯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愿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这对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都有益处。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的既定节奏不会变。

 

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四、未来,中国农业、能源领域市场影响深远

 

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结束,根据中方发表的声明,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

 

从公布的消息来看,这次会谈的重点是农业与能源两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符合双方利益。

 

中国已经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扩大从美国进口优质农产品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正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方面,近些年,美国的橙子、大豆、开心果、红酒、牛肉等,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中国从美国扩大进口,不仅可让消费者买到更多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也必将刺激中国农产品在开放中加快供给侧改革。同时,美国农户也将获得稳定的出口市场,提高收入。

 

能源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近14亿人口的能源消费需求,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去年底,一场席卷中国许多省份的“气荒”让人感受到了天然气短缺之苦,自有产能已难以满足中国百姓的需求。同时,中国百姓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期待、政府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心与措施,都需要扩大清洁能源的进口,形成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和能源结构。这也有利于美方削减贸易赤字,无疑是双赢的结局。

 

但同时,正如中方声明所说的,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五、中国煤炭进口将少量增加,美国天然气最具有出口潜力

 

2017年1月至7月美国出口煤炭5190万吨,其中出口到中国共403万吨。中国从美国的煤炭进口占中国煤炭进口总量的2%,可见进口规模比较小。美国煤炭计入船运费用的成本约在每吨83.2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董秀成教授认为,煤炭将来不会成为中美能源贸易的主流,因为煤炭本身从生态和环保角度来说不具有优势,它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美国对中国出口煤炭也应该强调优质煤,中国方面也需要进口高质量的煤。其次,中国本身是个煤炭大国,不仅可以实现煤炭的自给自足,还要限制产能。所以我认为煤炭不太可能成为未来美国对中国能源出口的主流,虽然也不排除每年会有一定的出口量。

 

中美能源贸易的重中之重,影响中美能源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天然气。在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所有能源中,董秀成教授认为天然气是影响最大的。中国是一个大天然气进口大国,2017年从美国进口的占比是2%。虽然这个数字还很小,但我们现在主要分析以后的潜力。为什么美国天然气出口潜力大呢?因为美国的天然气净出口和天然气的产能正在迅速上升。尤其是页岩革命以后,美国需要寻求市场,除了中国以外也包括往欧洲和亚太地区输送,所以这个出口潜力还是存在的。

 

增加从美国的液化气进口,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董秀成教授认为,促进中国进口多元化,降低进口成本,推动能源转型。第一个方面是如果增加从美国的天然气进口,我国的进口格局将会发生改变,能源进口会进一步多元化,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因为多元化意味着更加安全。第二个方面是,从美国进口天然气也符合我国长远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战略。天然气相对来说更加清洁,能够帮助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局面。

 

 

六、中美农产品贸易概况:大豆是第一,然后是畜产品、谷物、水产和生猪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2017年出口中国的美国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的15%。中国是美大豆第一大、棉花第二大出口目的地。美国出口的62%大豆、14%棉花均销往中国。平均每个美国农民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约1.2万美元

 

2017年,中国从美国产品进口金额为241.16亿美元。根据中粮集团数据分析,食用油籽是第一大类农产品,全年共计从美国进口食用油籽3298.4万吨,总价值140.2亿美元。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食用油籽金额占我国全年对美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8.14%。

 

食用油籽中,以大豆的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最高。2017年我国从美进口大豆共计3286万吨,进口金额为139.45亿美元。

 

按照进口金额排序,剩下前四名重要进口品种为,畜产品、粮食(谷物)、水产品、生猪产品。前五大进口产品金额占从美进口农产品总额的87.6%。

 

 

中国四季度的大豆还基本没有采购,四季度主要是美国供应全球市场,在当前的形势下,增加购买美国大豆似无悬念。

 

根据中粮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美国大豆总产量为1.1692亿公吨,占全球产量33%;2017-2018年度总产量为1.1952亿公吨,占全球产量的约35%。2018-2019年度预期产量为1.1648亿公吨,低于2017/18年度的1.1952亿吨。但与此同时,2018/19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计为6232万吨,高于2017/18年度的5620万吨。

 

而中国的大豆产量2018/19将会减少到1410万吨,低于2017/18年度的1420万吨。中国2018/19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提高到创纪录1.03亿吨,高于2017/18年度的9700万吨。虽然中国出台政策鼓励农户种植大豆,不过在本年度以及下一年度,中国大豆产量预计稳定,因为耕地有限,单产增长乏力。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畜产品消费市场,并且仍然在保持平稳增长。根据中粮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畜产品(含副产品)共计16.3亿美金,92.3万吨,约占国内进口总量的15%,不到国内产量的1%。

 

自2012年以来,美国的肉类出口第一次被预测会提升。其中牛肉的出口量增加最多,2018年预计会提升5%,最多或达到6%。2016年美国牛肉产量为0.11507亿吨,2017年为0.11938亿吨,2018年预计产量会增加6%,达到0.12601亿吨。2018总出口量也会增加6%,达到0.014亿吨,占美国牛肉产量的10%。此外,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牛肉出口量为4284吨,占牛肉总出口量的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