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09
2018

稳杠杆政策效应显现,金融市场与经济运行预期明显转好!

发布者:品牌公关部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综合

 

一、稳定社会融资增速,央行7月窗口指导银行增配较低评级信用债

今年7月18日晚,网传央行近日窗口指导银行,将向一级交易商额外提供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

 

对于信用债投资,央行窗口指导显示,对AA+及以上评级按1:1比例给予MLF,AA+以下评级按1:2给予MLF资金,要求必须为产业类,金融债不符合。多增部分为普通贷款,不鼓励票据和同业借款不鼓励。

 

究其原因,有机构人士表示,央行要求增配低评级信用债,起因是由于近期债券风险事件较多,债券投资人涌向AAA等高评级债券,导致低评级债券发行人压力较大。

 

截至7月18日,已有28只债券出现违约,除了沪华信为AAA级以外,其余违约债券均为AA+及以下评级。这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发生变化,出现AAA债买不到,AA+卖不掉的情况。此外,债市流动性不断下降,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0只债券推迟或者取消发行。

 

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不断下降。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进一步下降至9.8%,跌破10%。

 

与央行窗口指导同时,7月18日,银保监会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会议强调,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逐步降低对抵押担保和外部评估的依赖,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费用负担。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低、信用利差扩大是符合结构性去杠杆方向的——这既控制债务增速、降低优势企业融资成本,又并非大水漫灌。但当前债市AAA与AA+冰火两重天,这一政策限制了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实现,中小企业尤其民企面临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在于,AA+债券如果出了风险算谁的,还是已经默认滚动续发债券。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这意味着“宽货币+紧信用”政策组合走到终点。宽货币引导利率下行,从利率债向信用债传导,进而引导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下降。整个经济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而恢复。

 

二、多部门多管齐下加速地方债发行,银行配置地方债动力显著提升

今年8月21日,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在近期调降至零。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显著提升地方债吸引力,银行配置需求将显著提升。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既定下线,即在总资本既定情况下,银行风险资本总和不得超过既定量。地方债风险权重调低后,在总资本不变情况下,银行可投资地方债总量增加。地方债风险权重调至零,意味着在风险资产占比上,地方债将享受与国债、国开债同等待遇。地方债收益率高于后两者,对银行吸引力预计将显著提升。

 

步入8月份,有关部门多管齐下加速地方债发行,若降低地方债风险权重则是从需求端刺激,促进地方债市场发展。

 

财政部网站8月14日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简称“72号文”)。72号文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并做出相应安排和部署。72号文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按照1.35万亿元的新增额和已发不到2000亿元的量来估算,在接下来大约一个半月时间内,银行间市场将迎来8000亿-10000亿元地方专项债供给。

 

加快地方债发行,不仅是催促发行人加快发行,还得考虑能否发得出去的问题,这就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同时做工作。72号文确定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这一目标,如何有效提高发行效率、改善地方债需求、保障地方债顺利发行是配套政策的关注重点。要保障地方债需求,最直接的做法可能是提供有吸引力的票息。

 

72号文提出,提升专项债券发行市场化水平。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对于采用非市场化方式干预地方债券发行定价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予以通报。

 

根据现行规定,地方债发行利率区间下限为不低于发行日前1至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记账式国债收益率平均值。地方债发行利率比下限高40BP,意味着票面利率至少比同期限国债高40BP。

 

业内人士认为,若地方债风险权重调降至零,银行配置地方债动力将显著提升。

 

8月20日,财政部又印发《地方政府债券公开承销发行业务规程》的通知。通知称,为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方式,提高债券发行效率,财政部决定实行地方政府债券公开承销制度。

 

三、多项政策组合拳为地方债“松绑”,发行进入冲刺阶段

进入9月初,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承销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兑付方式由财政部代为还本付息变为省级政府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管理比照国债实行余额限额管理。为适应这一新情况,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地方政府债券参照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不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2]16号)(以下简称“银监发[2012]16号文”)相关规定。

 

银监发[2012]16号文规定:商业银行投资部门投资于(计入会计分类为可供出售债券、持有至到期债券或应收款项类债券)本行所主承销债券的金额,在债券存续期内,不应超过当只债券发行量的20%,同时应满足其他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监管要求及内部管理规定。

 

此前银行无法购买超出限额的本行承销的地方债,通知下发后,银行购买本行承销的地方债将不受此规定限制,银行承销地方债意愿会增强。取消20%的限制对地方债发行是一个利好,地方政府后续发债会相对之前变得容易。

 

截至8月底,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约3万亿元,其中实施了3年多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下称“置换债券”)发行基本结束,债务置换计划任务完成。

 

按照年初设定的近4万亿元发行计划以及财政部要求,还有近1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主要集中在9月完成,其中专项债券需要在10月底前完成发行。加上7月的7569.5亿元、8月的8830亿元,今年三季度累计发行地方债将达2.6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9月即将到来的地方债发行高峰,将会对流动性回笼造成一定压力。不过,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等操作从量上进行对冲,来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但从价格上来说市场利率将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

 

在经济爬坡过坎的时期,积极财政政策发力除了减税之外,还需要保持支出强度,地方政府债券加快发行筹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优先用于在建项目平稳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稳投资、稳经济。

 

四、14万亿债务置换完成,地方加快筹资撑基建

为了控制财政风险,地方此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灰色渠道筹资路径相继被封杀,筹资的唯一合法手段只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而且这一债券额度由中央采取限额管理,设定了债务规模的“天花板”。

 

在近些年地方财力紧张、违法违规举债形成隐性债务遭到中央部委严打背景下,地方政府为基础设施筹资更加依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了满足地方合理筹资需求,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额度提高到2.18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为1.35万亿元,新增一般债券为0.83万亿元。除此之外,还有置换债券额度约1.7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接近4万亿元。

 

在近4万亿元的发债计划中,置换债券在前八个月发行速度较快,基本完成发债计划。根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置换债券发行额约1.78万亿元。这意味着历时3年多的置换债券基本接近尾声,包括安徽等省份已经公开宣称当地债务置换工作全部完成。年初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也表示,今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债务置换工作。

 

2015年财政部首次发行了置换债券,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替换约14万亿元的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债务,以此来降低地方政府利息负担,避免了地方政府资金链断裂,化解了许多长期积压的“三角债”,降低了金融系统呆坏账损失。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2015年至2017年3年间实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降低利息负担1.2万亿元。随着14万亿元的债务置换完成,置换债券将退出历史舞台。

 

置换债券只是债务形式的变化,并不增加债务余额,再融资债券也只是借新还旧,因此扩大基建投资还需依靠新增的2.1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

 

在上半年基建投资不振的大背景下,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下半年稳投资,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补短板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其中之一正是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

 

地方政府利用这些新增债券筹资主要用于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收费公路、水利建设、学校建设、环境保护等基建项目,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资金筹措到位,中央和地方加快审批基建项目。与此同时,中央部委和地方在交通、油气、电信、航空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提振民间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