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10
2018

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

发布者:品牌公关部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廉亮

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实现量变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至2017年,中国经济是在“三步走”战略目标引导下,逐步实现经济总量翻倍增长目标的过程。这一时期全社会自上而下追求GDP经济总量的积累,而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很低。

 

下面,简要复盘回顾一下中国经济增长量变目标的脉络演变。

 

1987年,著名“三步走”战略提出,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步走”发展战略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奋斗的目标。以年为单位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每五年为一个阶段,这是近38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总量奔跑的节奏。指数增长目标确定后,政府的一切对内对外政策制定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在2000年,“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已胜利地实现,社会进入小康社会。

 

1997年7月,十五大报告将第三步目标分成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来逐步实现。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又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是一个关键目标。

 

纵观,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成为“三步走”战略实施的核心。得益于中国人民勤劳的品德、国家深厚的文化、全社会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诱人的外资政策、集中强有力的政府等,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制造的商品更是以绝对竞争优势,近乎洪流般流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实现了超乎想象的快速增长。2000年,中国GDP总量为10.03万亿人民币;2006年,GDP总量突破20万亿人民币;在2007年,GDP同比增速竟高达14.2%;2010年,GDP总量突破40万亿人民币;2015年,GDP总量为68.91万亿人民币;2016年,GDP总量为74.41万亿人民币;2017年,GDP总量为82.71万亿人民币。

 

但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势头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整个社会的客观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水、土地与空气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食品安全成为普遍关切。人口红利也逐步消失,世界工厂的分工角色面临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

 

在“三步走”战略与经济指数增长目标中,GDP总量同比呈现出的变化本质是一个单调递增的指数函数,这意味着经济总量增长可以是无限的。真实情况却是,整个中国的资源、劳动人口、需求、可支配收入等都是有限的,自然环境对经济与社会更存在承载的极限。因此,GDP总量指数增长目标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即,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后,不仅面临着环境的客观约束,而且也面临着总量极限无法突破的现实。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世界经济疲弱,中国经济增长高达6.7%,GDP总量为74.41万亿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000年的4.22倍。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提前4年实现了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那么,接下来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又是什么呢?

 

 

二、踏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容开启质变之路

 

2017年10月,在召开的十九大上,全国上下集中智力做出了新的战略规划与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同时作出新时代研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面向新时代,全社会自上而下的价值观取向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中国经济运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本质是经济增长内容在过往“量变”积累基础上,开启的经济增长方式“质变”之路,尤其是中国制造业稳步从中低端位置向全球产业链高端领域进击迈进,社会产品与服务获取更多的附加值。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价值观导向下,伴随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场景,整个中国社会又将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

 

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面向2020年、2035年与2050年,这些确定性奋斗目标时间窗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要稳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发展效益指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直接的考量指标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未来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过程中,直接融资比重提高是与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效益提升同步的。

 

可以这么理解,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

 

 

四、短暂的寒冬过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行业一定率先转暖

 

今年以来,受经济去杠杆、金融监管强化、资管新规实施、金融风险事件、外围环境改变等负向因素影响,整个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显著降温,甚至慢慢转寒。

 

但是在A股市场大趋势下挫走低背景下,优质项目IPO退出方式受阻。与此相伴随,很多不同投资阶段中的项目估值也经历了下调。虽然整个股权行业投资相对平稳,但是月度募资规模大幅萎缩。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募资难成为全行业的常态与现状。加之资管新规实施后,刚性兑付被快速彻底打破。此时,整个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感受到了寒意。

 

7月以来,宏观政策在上半年坚定去杠杆导向下,快速转向了稳杠杆。同月20日,为了避免了行业对资管新规的误解和具体落实中的偏差,央行发布资管新规细则。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得到一定化解,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显著畅通。

 

关于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行业发展,国务院也明确越来越精准的政策导向信息,并制定印发相关政策文件。

 

9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意见》第二十五条提出,进一步健全适应创业投资行业特点的差异化监管体制,按照不溯及既往、确保总体税负不增的原则,抓紧完善进一步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税收政策,营造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规范发展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创业投资母基金。

 

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行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这也是中央的政策定位。因此,我们要坚定相信,短暂的寒冬过后,行业发展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对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来说,未来的行业春风又将会在那一层率先刮起呢?

 

可以确定的说,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领域一定会率先转暖。这不仅是私募专项检查后的政策导向,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

 

当然,这种转暖是建立在私募基金发展业务合规与行业自律增强前提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