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2
2018

从去杠杆到财政金融协同专题报告之一:宏观大背景脉络演变与战略选择!

发布者:中证品牌部 来源:

整篇报告核心要点如下:

 

1.宏观大背景脉络演变与战略选择。在这个深度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需要中国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方向。关键时刻,面向2020年、2025年、2030年与2035年...对于整个中国经济体来说,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一致,携手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是全社会的不二选择!

 

2.金融应对政策与化解举措操作全景。金稳委主导,一行两会紧密协同,在金融制度顶层设计引导下,金融资源与金融市场运行正在向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轨道加速迈进。

 

3.国资与地方政府纾困行动。在政策引导下,国企与民营之间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正在开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4.金融机构及私募股权机构行动。政府推出的系列稳金融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策,这是一场金融业回归本源总动员。压力与政策导向下,金融机构已经集体吹响服务实体经济集结号!采取市场化方式,瞄准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科技制造,是金融机构的行动方向。

 

5.顺应经济增速大趋势下行与高质量发展导向,财政金融政策操作正走向全面协同,不仅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更精准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由于报告篇幅较长,我们计划分几次连载呈现。)

 

一、经济运行与增长稳定,工业利润高度上游集中,中下游制造业压力增大

在全面梳理分析此次稳金融“救市”举措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之时,我们需要对当前宏观经济大背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只有对现状演变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才能够把握此次救市操作对资本市场将要产生的传导方向。以及国务院、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重点推行的减税降负、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贵、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将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等等。

 

下面,我们就从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开始,看看当下经济环境到底是怎样的?

 

(1)经济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6.7%,完成全年目标是大概率事件。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173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6295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45773亿元,增长7.7%。

 

在第三产业带动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全年完成6.5%的预期增长目标将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增速缓慢下行是不变的趋势。

 

(2)投资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均增长8.7%,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了4.5和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9%,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3.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9.3%,大大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稳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核心表现为增加高技术、高端制造等方面投资,实现投资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进而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领域迈进。

 

前三季度投资结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环保与文化领域投资增速也进一步加快。

 

(3)消费成稳经济唯一主力。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29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0%,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6.2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

 

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三项指标中,投资总体增速趋缓,但是结构在不断优化。随着主动增加进口政策导向的全面落实,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降低。因此,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主力就落在了消费这一项。我们可以看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升至78%。

 

(4)贸易结构由出口导向转向进出口平衡发展。前3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2.28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为11.86万亿元,增长6.5%;进口10.43万亿元,增长14.1%。进出口相抵,前3季度顺差1.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8.3%。

 

今年4月份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战正式开打,中国采取措施对等强力反击。之后在美国政府接连失信、出尔反尔情况下,中美之间贸易战又进一步升级。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运行产生了极大负向预期扰动。

 

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战略,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增加进口,对全球市场有针对性进行需求管理。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保持稳定态势。货物出口增长稳定,进口增速明显加快,贸易顺差逐步收窄。

 

总体演变态势是,中国货物进出口结构正在从加入WTO以来的出口导向模式逐步转向进出口平衡发展新格局!目前消费已经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唯一主力,随着进博会实质性拉开主动扩大进口序幕,未来这种贸易格局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5)工业生产运行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利润结构:工业增长总体平稳,工业利润高度上游集中。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较1-8月份放缓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工业利润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钢铁、建材、石油、化工行业。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1.6%,上半年增长17.2%,前三季度增长14.7%,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利润结构看,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利润增长71.1%,建材行业增长44.9%,石油开采行业增长4倍,石油加工行业增长30.8%,化工行业增长24.5%。5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2.4%。

 

分析来看,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严重往产业链上游集中,钢铁、建材、石油开采、石油加工与化工行业占据整个工业利润的70%以上,这是2016年以来行政手段强力去产能的结果。

 

2017年以来,工业上游原材料价格继续大趋势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水平,显著改善了上游相关公司的盈利状况。但从另外一个维度,又直接推升了中下游制造业的产品成本。制造业中下游产品大都处于市场充分竞争状态,终端销售价格无法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上涨。

 

今年4月份开始,在外围市场环境显著恶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背景下,中下游企业经营状况必然面临极大压力。甚至可以说,盈利处于一种不断恶化的境地中。

 

总结:通过上面数据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工业生产稳定。政策引导下,投资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虽然前三季度工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利润结构却高度集中于钢铁、建材、石油、化工行业等上游领域。原材料价格高企直接推升了中下游制造业的成本。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背景下,这极大压缩了中下游企业利润空间。这也是今年以来部分民营企业生存越发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速增长阶段半壁江山→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要求→民营经济阵痛调整与升级质变选择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

 

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概括起来,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同时,民营经济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总之,经过40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要顺利跨越关口,就迫切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些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社会自上而下的价值观取向与核心工作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尤其是加入WTO后,在出口导向与基建投资拉动模式下,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这造成企业负债过高。同时这一时期,很多民营企业生产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

 

可想而知,当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在全新的经济发展场景下,占中国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必然受到最为直接的影响和生产行为约束!

 

2018年以来,以质量与效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取向自上而下向全社会传导。金融政策、市场监管与环保执法加强等开始强力引导部分民营企业的不规范、不稳健、不合规合法的行为。这是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中国这趟经济列车才能够真正从低质量增长区间扭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另外,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外围环境显著变化。中美及全球范围内贸易战持续升级,对民营经济也造成了极大不利影响。目前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运行、企业出口和市场预期带来了直接不利影响。

 

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很多受到了中美贸易战升级的拖累。

 

在内外部不利因素、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叠加作用下,今年以来全国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对此,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新时代起点之年,整个中国社会经济正步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

 

在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周期行业集中度会上升,优势企业胜出,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竞争结果。于是,在一个市场波动、经济起伏、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的复杂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遇到了经营困难和融资问题。这是经济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长周期调整压力。对经济增长内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都需要逐步适应。

 

习总书记在11月初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也坦诚指出,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只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习总书记同时强调,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民营企业家要讲正气、走正道,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练好企业内功,特别是要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

 

总之,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资本市场脱轨脉络:经济去杠杆→系统风险点→稳金融→稳杠杆,稳预期→稳市场→引导回归基本面轨道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整体稳定,进出口、投资与产业结构都持续优化。制造业从全球产业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领域稳步迈进。

 

一切宏观气象看似都没有问题,但是A股市场运行却严重脱轨了。

 

10月7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外围市场风雨飘摇,呈现股债双杀,纳斯达克指数创3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恒生指数则录得近8个月最大周跌幅。

 

尽管央行紧急降准,也没能对冲外围大跌的压力,A股如约迎来补跌。国庆后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大跌百点逼近2700点,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跌幅都超过4%。

 

10月中旬后,随着A股指数的深幅调整和个股的普遍下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问题不断凸显,尤其是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已经成为悬在上市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年以来截至11月20日,上证指数跌20.98%,深证成指跌28.63%,中小板指数跌31.01%,创业板指数跌22.67%。与此同时,股权市场也在今年快速步入寒冬,不仅募资难,而且募资规模大幅萎缩。

 

国庆后,A股市场如此糟糕表现和信心缺失,短期背后核心原因和风险点是,在去杠杆背景下,近3万亿元市值的大股东质押股票正疑似触及平仓线。

 

其实,这背后有更深层次脉络演变的。核心驱动线索是,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提出的去杠杆,并逐步推进的实体经济与金融去杠杆政策举措。

 

下面,我们围绕这个线索进行系统梳理。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对于2016年工作重点,“战略”和“战术”上做出了安排。战略上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即“三去一降一补”。

 

在这里,我们要知道一个重要线索起点。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是首次将“去杠杆”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于正式公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国发〔2016〕54号)。

 

《意见》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第一,明确了降杠杆的总体思路。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为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第二,明确了降杠杆工作的原则。即遵循市场化、法治化、有序开展、统筹协调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三,明确了降杠杆的具体途径。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自我约束、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依法依规实施企业破产、积极发展股权融资等七个途径,平稳有序地降低企业杠杆率。

 

第四,明确了降杠杆的政策环境与配套措施。《意见》提出从落实和完善降杠杆财税支持政策、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约束、强化金融机构授信管理、健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做好企业重组中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落实产业升级配套政策、严密监测和有效防范风险、规范履行相关程序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方面营造降杠杆的良好环境。为细化和明确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政策措施,作为附件,同时制订出台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

 

市场化法治化是本次债转股的突出特征,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完全不同。本次债转股,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选择,转股资产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化筹集,股权市场化管理和退出,并要依法依规规范有序开展。

 

配合去产能,从2016年初开始,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政策密集出台。政策提出,“十三五”期间压减煤炭产能5亿吨、粗钢产能1.5亿吨的上限目标。在强力政策目标约束下,上游原材料市场结构快速由供给过剩变成了供给不足态势。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2016年7月以来,以钢铁、煤炭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现了持续的大趋势上涨行情。与此同时,上游工业企业盈利快速改善,并出现利润暴增局面。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5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6511.1亿元,增长1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089.2亿元,下降10.7%。

 

2017年,在主要行业利润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9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8倍。而今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利润增长71.1%,建材行业增长44.9%,石油开采行业增长4倍,石油加工行业增长30.8%,化工行业增长24.5%。5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2.4%。

 

2016年下半年开始,2017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在行政强力去产能政策导向下,整个工业领域开启了利润逐步向上游原材料领域集中的进程。这个过程持续时间之长,超过了2年之久。

 

过去两年多中,上游产品价格大趋势上涨,并维持高位水平,直接推升的是中下游的产品成本。工业中下游是民营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大部分产品处于市场充分竞争状态。随着原材料制造成本的快速增加,显著压缩的就是企业利润。

 

因此,在过去几年工业利润不断向上游集中过程中。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另外一条变化轨迹,这就是在工业中下游领域,民营企业的整体利润萎缩,经营与盈利状况甚至不断恶化。

 

2016年4季度以来,受去杠杆与楼市调控影响,市场流动性快速收紧,不同期限资金价格快速上涨,并长期持续维持高位水平。

 

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同时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旨在抑制目前市场存在的过度融资、募集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受此影响,2017年定向增发规模大幅萎缩。

 

随着企业去杠杆进程的推进,市场主体信用约束不断加强,金融机构授信管理也开始强化。加之定向增发融资明显受限,很多企业选择了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融资。

 

2018年上半年,在坚定去杠杆政策导向下,市场资金面一直维持趋紧状态。随着4月资管新规的发布,全市场刚性兑付被彻底打破。证监会主导的2018私募专项检查也全面展开。很多民营企业融资通道严重受阻。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开始大幅增加股权质押融资。整个市场股权质押股数规模也快速增加。

 

进入7月,在A股市场不断下挫情况下,市场中股权质押股票面临平仓风险的问题开始暴露。加之中美贸易战升级,人民币大趋势贬值,等等。各种不利因素开始叠加,金融市场一时间恐慌情绪蔓延。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认识到杠杆上升是中国金融风险的源泉,于是不加区别的说要去杠杆。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各部门的杠杆不一样、影响也不同。于是推出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再接着,当很多部门密集的推出去杠杆政策时,发现由于协调配合诸多方面的问题,政策传导出现了一定负作用,此时市场又需要稳杠杆。

 

尤其是进入今年3季度以来,不管是金融市场情绪与预期,还是实体经济运行与政策导向,还是进出口与投资等,对“稳”字的期盼都越来越迫切。

 

在此背景下,中央政策导向开始边际调整。

 

7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定调明确:边际调整,方向不变,坚定去杠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关于接下来去杠杆工作,会议明确了一个前提:去杠杆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绝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间歇性放缓。其次,提到要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结构。

 

会议又同时强调,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稳金融首次看到的提法,短期来看,稳杠杆与稳预期是核心内容。同时央行出台资管新政细则,引导市场预期和行为,疏通货币流通机制。

 

“六稳”政策导向短期化解了市场恐慌,但是并没有扭转市场预期。近3万亿市值的大股东股权质押股票面临平仓风险的问题,依然悬在市场之上,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

 

综合总结一下: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整体盈利预期不断恶化情况下,一方面市场自身在慢慢形成一个巨大系统风险点,另一方面在不利一致性预期引导下,A股运行开始快速脱离了经济基本面运行轨道。整个市场系统性风险与问题在国庆后充分爆发了。

 

以上是10月以来,政府自上而下集体行动,密集推出一系列以化解股权质押为中心救市举措,以及加快推出更好支持和服务好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客观经济环境,也是资本市场脱离经济运行轨道的现实场景脉络。

 

最终政策目标就是,通过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实施市场化债转股,解决融资贵难等问题,降低企业负担,显著改善企业经营与盈利预期。引导资本市场运行回归经济运行基本面,助力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四、关键时刻对民营经济的战略定位: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

 

信息梳理到这里,关于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与阵痛调整,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资本市场脱离经济基本面轨道,A股股权质押系统性风险暴露等问题,背后演变脉络已经很清晰了。

 

核心脉络演变线索,我们可以简要总结概括三点:

 

第一,关于去杠杆。从2015年提出去杠杆,2016年做各种安排,2017年实际发挥作用,2018年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2018年一季度,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已经稳定。

 

金融部门的去杠杆非常显著,2015年准备去杠杆,2016年由于各种原因杠杆又冲了一下,2017年真正去杠杆,2018年继续这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已经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了。

 

今年以来,在授信管理趋严、信贷收缩、融资难融资贵常态下,权益类资产价格开始趋势性下跌,股市运行脱离经济基本面轨道,A股市场中巨量市值的股权质押系统性风险慢慢暴露,VC/PE市场募资快速步入寒冬,等等。

 

第二,关于去库存。2018上半年数据显示,在经历了近3年的集中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后,“十三五”期间压减煤炭产能5亿吨、粗钢产能1.5亿吨的上限目标有望提前两年超额完成。

 

用三年时间完成十三五年规划确定的去产能目标,最直接结果就是,造成工业利润向上游高度集中,中下游制造业利润被极度压缩。

 

第三,关于外围环境。在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与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日益抬头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倾向等,尤其是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给中国经济、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运行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

 

以上三点传导到经济端就体现为部分民营企业遇到的严峻经营困难与融资问题。部分民营企业家将此形容为,遇到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另外让人烦心的事情是,步入3季度,就是在对内与对外如此重要关头,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等等。

 

这些言论与说法对占我国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与心理负担,甚至严重误导了舆论。国庆后,A股市场股权质押风险又充分暴露。各种不利事件叠加情况下,一时间,经济运行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陡然上升。民营经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加剧。

 

关键时刻,现实困境迫切需要政策及时对民营经济做出清晰且精准的战略定位,并传递给全社会。

 

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习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

 

习总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关于如何支持与服务好民营企业发展,习总指出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第一,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第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第四,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第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第六,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综合总结:国资与民营携手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是中国社会的不二选择

当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

 

综合我们认为:在这个深度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需要中国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方向。

 

关键时刻,面向2020年、2025年、2030年与2035年...

 

对于整个中国经济体来说,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一致,携手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是全社会的不二选择!

 

至此,关于金融委主导推出“拆雷”股权质押风险系列救市举措,以及更好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密集出台,我们梳理了背后的宏观背景脉络演变。

 

以及面对国内外新问题,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精准定位与战略选择。

 

接下来本篇报告连载中,我们围绕微观操作层面,再集中梳理一下不同维度的政策信息。然后对政策传导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