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04
2018

读懂央行全新货币供应场景下的精准调控艺术!

发布者:品牌公关部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

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社会货币供应内在场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场景下,央行又该如何精准调控市场流动性?此次,央行降准真实考量又是什么?等等。今天,我们把这些问题给大家彻底说清楚!

 

 

一、总闸门、两个维度数据与货币环境真变化

 

2017年之前,中国经济体货币环境太汹涌,货币供给总闸门没有管住,通过多个闸口向经济体漫灌。新时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重要变化是货币供应环境,而背后原因是经济运行场景的变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一个全新的货币政策操作场景呈现开来。

 

下面为大家梳理两个维度的数据,可以呈现这背后的真实场景。

 

第一个维度数据:2001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83万亿元;2005年末,M2余额29.88万亿元;2007年末,M2余额40.34万亿元;2010年末,M2余额72.59万亿元;2012年末,M2余额97.41万亿元;2014年末,M2余额122.84万亿元;2015年末,M2余额139.23万亿元;2016年末,M2余额155.01万亿元;2017年11月末,M2余额167万亿元。

 

2001年至2017年,M2余额增长了10倍。而很多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超过10倍。广义货币(M2)供应高速增长是以GDP为中心经济指数增长目标的需要。

 

 

图表 1:2001年至2017年末中国M1、M2期末值变化

 

 

数据来源 :同花顺,中证金葵花研究部;截止日期:2017.11.30

 

 

第二个维度数据:2007年1月,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47万亿元;201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84万亿元;2012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62万亿元;201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61万亿元;2017年11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6万亿元。

 

 

图表 2:2007年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

 

 

数据来源 :同花顺,中证金葵花研究部;截止日期:2017.11

 

 

 

 

两个维度数据背后传递是:2001年至2017年,中国低端制造产品都出口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期间又出现长期双顺差。而国内可消费的货物却少了。最后增加的货币供应和跨境热钱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如今,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以GDP数量目标为中心。经济高速增长场景下的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也就没有了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管住货币供应总闸门,这次货币环境变化是真的,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所需要的。

 

 

二、去杠杆与货币供应,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

 

加入WTO后,GDP高速增长场景下,经济体中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的闸门有两个:

 

其一,政府、企业、居民与金融机构加杠杆,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其二,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加,大部分以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的形式直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货币乘数效应。

 

依靠银行体系不停地为各个经济主体融资,是过去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特征。在2009年至2010年、2012年至2013年、2016年至2017年,企业、政府和居民分别进行了三次加杠杆,推动M2余额快速上涨。截至2017年11月末,M2余额为167万亿元。

 

2015年至2016年,全民加杠杆买房子,金融机构加杠杆参与并购。进入2017年,楼市调控下居民杠杆受到约束,金融监管加强推动金融去杠杆。在此背景下,M2同比增速持续下降。从2017年5月起,M2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2017年10月,M2同比增长创出1995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

 

图表 3:2001年至2017年中国M1、M2期末值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 :同花顺,中证金葵花研究部;截止日期:2017.11

 

2005年至2014年,我们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快速增加,先后突破1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2014年,一度逼近4万亿美元。在这个过程中,央行通过发行货币,直接收购金融机构手中持有的美元、欧元等资产,在信贷收支表中形成外汇占款,最终实现基础货币的投放。在货币乘数效应下,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快速增加。这是过去十几年,货币供应漫灌经济和社会的另一道闸门。

 

图表 4:中国外汇储备期末值、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同期变化比较

数据来源 :同花顺,中证金葵花研究部;截止日期:2017.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我们认为背后有两层含义:

其一,约束信用创造货币机制,控制货币供应增速,这主要通过金融去杠杆与经济去杠杆来实现;其二,保障外汇储备规模与跨境资金流动稳定,预防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减少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此时,外汇占款方面的货币乘数效应也会变得稳定。

 

图表 5:2001年至2017年9月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余额期末值、货币乘数变化

 

 

数据来源 :同花顺,中证金葵花研究部;截止日期:2017.9

 

伴随经济运行场景变化,2018年货币环境场景也正越来越清晰。GDP告别了数量目标,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粗暴经济刺激措施会减少。财政部92号文开始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运作进行规范,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伴随金融和经济去杠杆的推进,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将受到约束。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汇率运行越来越市场化,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也将降低。

 

基于以上多维度系统分析,我们认为:2018年及未来,与经济增速缓慢下行、增长质量逐步提升宏观基本面场景相对应,货币供应环境也要做出调整。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受到约束,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下降。这两方面决定了2018年货币环境场景是,货币供应增速将持续下行。

 

同时,在人民币币值提升、社会融资结构优化趋势中,社会不同领域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分化。银行系统支持的债务融资受到限制,将对早期投资、VC与PE等股权融资产生正向传导,也会进一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三、央行精准调控艺术:定向降准→全面降准

 

2015年上半年,各个期限银行间资金价格快速下行。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短中长期限Shibor走势稳定,长期维持低水平。2016年3月1日,央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此举政策,央行给出的解释是,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但是在楼市去库存政策导向下,全民开始疯狂加杠杆买房子。很多在银行里借不到钱的购房者,也想方设法通过互联网金融渠道加杠杆。与此同时,较低的资金价格,刺激资本市场并购与定增爆发式增长。金融杠杆与居民消费杠杆短期快速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骤增。

 

在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单边贬值预期强烈,保汇率思想盛行。这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萎缩。截止2015年底,外汇储备规模从2014年6月最高39932亿美元,下降到33303亿美元。截止2016年底,又进一步萎缩到30105亿美元。央行外汇占款余额也快速下降。但居民消费杠杆与金融杠杆上升,在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作用下,不仅对冲了外汇占款下降,而且又进一步刺激M2余额增长,先后突破140万亿元,150万亿元。

 

图表 6:2015-2017年Shibor趋势变化

 

数据来源 :同花顺,中证金葵花研究部;截止日期:2017.12.29

 

2016年4季度,全国范围内的楼市调控展开升级。进入2017年,金融监管强化,直接推动金融去杠杆。货币供应的内在机制也发生深刻变化。

 

在此背景下,中长期限资金价格快速上行,并一直维持高位水平。2017年岁末,市场流动性进一步趋紧,资金价格继续上行。

 

在2017全年市场资金面趋紧的环境下,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进行调控,并于4季度首次启用63天逆回购工具。同时,运用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工具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央行没有运用全面降准工具,而是对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进行定向降准,前瞻性引导市场预期。2017年9月30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2017年12月29日,为满足春节前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临时流动性需求,央行决定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

 

 

图表 7:2007年以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变化

数据来源 :同花顺,中证金葵花研究部;截止日期:2016.3.1

 

综合比较2015年至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政策操作背景与传导效应在两个时期上是极其清晰:

 

第一个时期:2016年3月,在市场中长期限资金价格维持低位与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全面降准。增加的货币供应一部分对冲了外汇占款减少,更多的刺激了居民消费杠杆与金融杠杆上升。

 

第二个时期:2017年,虽然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供应稳步上升,但是楼市调控与去杠杆直接约束了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于是我们目睹到了,市场资金价格持续维持高位水平,流动性一直较为趋紧的货币场景。

 

市场中长期限资金价格持续维持高位水平,不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和社会融资结构优化。这种货币场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不相适宜,也不利于有序引导国内资本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流入。

 

因此,央行如何精准把握,在定向降准的基础上,相机抉择全面降准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综合分析来看,2018年,经济去杠杆将深入推进,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会进一步受到约束。随着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供应的影响将逐步降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低中高端制造业产品与社会服务成本将上升,内在要求融资成本下降。

 

基于此逻辑,我们认为新时代元年,央行在年初定向降准的基础上,相机抉择全面降准将是大概率事件,也是极为迫切的事情。全面降准与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应总闸门的货币政策基调并不冲突。

 

 

四、一个全新货币供应操作场景下的央行课题

 

经济运行从宏观到微观的改变,内在要求货币环境要做出调整。与经济增速缓慢下行相对应,未来货币供应增速将持续下行,这也是房地产市场大周期落幕的内在逻辑之一。

 

经济增长不再以GDP数量为中心,金融监管与去杠杆背景下,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将持续受到约束。

 

主动推动社会融资结构优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就成为承载新经济运行场景与货币环境变化的需要。

 

市场资金价格持续维持高位水平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如何通盘顺应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与外围市场变化,精准调控市场流动性与资金价格变化,就成为新时代央行面临的一个课题。

 

 

五、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精准调控市场的艺术

 

 

时间走到2018年4月17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此次对部分金融机构降准以及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这几类银行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为相对较高的17%或15%,借用MLF的机构也都在这几类银行之中。其他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在较低水平的金融机构不在此次操作范围。

 

具体操作分两步:第一步,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上述几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第二步,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与不变的货币政策取向

 

此次,央行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向经济体注入巨量流动性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适当释放增量资金。

 

具体来看:一是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人民银行将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述要求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

 

但是,此次降准不意味着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的小部分资金则与4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中性。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仍需保持相对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