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05
2018

政策风起,生物科技企业慢慢迎来上市潮!

发布者:品牌公关部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

 

 

对于生物科技创业者而言,以及相关VC/PE机构,2018年以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因为在港股和A股市场,随着政策的推进,生物科技企业正慢慢迎来上市潮!

 

 

一、进口抗癌药实行零关税,癌症防控攻关仍任重道远

 

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不少获得专利、独家的进口“天价”抗癌药让患者及其家庭“望药兴叹”,无数癌症患者和家庭一边承受着癌症的无奈,一边期盼着好药再多一点、再便宜一些。

 

步入5月,国内癌症患者终于迎来好消息。根据2018年4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降低药品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18年5月1日起,具有抗癌作用的含有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药品(混合或非混合,治病或防病用已配定剂量或零售包装)最惠国税由5%降至零。

 

 

目前,我国对于进口药品的最惠国税率在3%~6%之间,而药品增值税普通税率为16%。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零关税的基础上,再“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税负”,确实有望实现降价20%的预估。

 

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进口抗癌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并不能明显缓解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式。

 

今年1季度,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数据收集汇总了全国31省、市及自治区肿瘤登记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即,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

 

4月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首场研讨会——中日肿瘤防控研讨会上,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介绍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职业暴露等因素累加,肿瘤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曾益新指出,肿瘤致病因素复杂,从技术上攻克癌症,需要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医药卫生产业协同攻关,需要全世界加强科技协作。癌症防控能力整体提升涉及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因素,提升癌症防控水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围绕全方位、全周期提供健康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加快癌症防控能力提升,综合推进癌症防治攻关。

 

 

二、“新三板+H”模式来了,瞄准生物科技企业

 

今年2月份,港交所就《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文件》进行了市场咨询,其中建议修订上市规则以促进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包括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

 

3月22日,在香港举办首届生物科技峰会,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港交所拓宽香港上市机制的准备工作现已进入最后阶段,计划让符合一定要求但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对于VC/PE而言,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堪称重磅福利。

 

4月21日,港交所刚刚与全国股转系统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新三板+H”模式将很快推出,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将实现在新三板和港交所两地同时挂牌上市。目前部分新三板挂牌公司存在京港两地挂牌上市融资的迫切需求,上述备忘录签署,以及港交所发布新IPO规则,为新三板挂牌公司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创造机会。

 

比较来看,咨询文件与“新三板+H”通道存在一定关联,新三板市场有一批优质的生物医药企业。“新三板+H”模式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具体体现,将拓宽内地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符合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与双向开放的双目标。

 

 

三、生物科技公司“新三板+H”第一股将诞生

 

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文件称,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赴港上市。新上市规则将于4月30日实施,并开始接纳相关上市申请。

 

港交所正式发布的新上市规则允许未有收益和盈利的公司来港上市,但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明确表示,这一新规不会扩大到生物科技领域以外的公司。

 

与此同时,港交所也为生物科技IPO通道设三项标准,分别为:1、产品受主管当局监管;2、已通过概念开发流程(已通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且主管当局不反对开展第二阶段或其后阶段临床试验,产品须进行人体测试);3、最少一名资深投资者作出相对数额的投资。

 

综合港交所多方资料,关于以上三项标准,投资者可以理解为:有专门的医疗保健或生物科技基金;大型制药、医疗保健公司及其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资产总值不少于10亿元港元的投资者、投资基金或金融机构。

 

5月4日,港交所宣布正式成立生物科技小组,以向港交所提供生物科技相关的专业意见,配合正在推进的上市机制改革,希望能够借此吸纳更多不同类型公司在香港上市。在初始的13名小组成员中,包括了4位VC/PE投资人的身影,比如曾任职于红杉中国的杜莹、启明创投合伙人何美坚、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苏岭、奥博资本亚洲的联合创始人及资深董事总经理王健。

 

随着“新三板+H”模式的实施,在新三板挂牌的部分生物科技公司有望获得双上市机会。很快,第一个“吃螃蟹者”就出现了。5月4日,成大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资料显示,成大生物是一家老牌新三板生物科技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人用疫苗的企业。

 

如无意外,成大生物将成为“新三板+H”第一股。其实这并非巧合,根据现行的港交所上市规则,在新三板中,目前最符合、可能也是唯一符合港交所新规则的,就是“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四、A股独角兽政策风起,生物科技公司驶入IPO快车道

 

今年2月2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建议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期限延长二年至2020年2月29日。春节后,IPO注册制改革无快速进展,但2月最后一天,市场传来重磅消息!

 

证监会发行部对相关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内的4个行业中,如果有“独角兽”的企业客户,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过去五年,以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发展,创业、融资与投资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根据A股IPO要求,要登陆主板和中小板,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须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创业板需要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千万元。

 

证监会对4大行业开通IPO快速通道,符合相关规定的“独角兽”企业在盈利要求上可以放宽,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3月8日,颇受市场关注的富士康闯关A股结果正式被揭晓。在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召开2018年第41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富士康的首发获通过,这意味着富士康成功拿到A股的入场券。

 

3月9日,上交所表示,目前已形成了一套以服务“BATJ”类企业、“独角兽”企业为对象的服务方案,多措并举,助力优质创新企业发展。

 

3月23日,在科技部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据统计,在此次入选的164家企业中,有14家大健康企业。联影医疗以50亿美元估值上榜,排名第18位,大健康企业第2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队的进场,例如联影医疗A轮投资机构名单中,几乎清一色全是“国”或“中”字头。国家队多在后期入场,以战略投资方式进入。

 

国家队的入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资本市场对独角兽公司商业价值的认可,亦或为其上市敲钟助力。

 

 

五、资本市场拥抱独角兽企业!CDR进入实施阶段!

 

5月4日晚间,《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这也意味着引起广泛讨论的CDR试点开始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距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发布仅过去了短短一个月时间。

 

从内容上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八章、六十一条,涉及存托凭证的发行、上市和交易、信息披露、存托合托管等全部环节,此外,也对投资者保护和法律责任方面进行了规范。

 

据证监会相关人士介绍,本次意见征求稿将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一个月时间,收集和整理社会意见,然后进入法律法规制定程序,如果一切顺利,最快一个半月时间CDR就将会正式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