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07
2018

重量级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布者:品牌公关部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综合

 

 

 

步入7月,人工智能相关重量级报告接连发布。《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共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1070家,占比26%,全国获投资的AI公司仅占35%。《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系列报告人工智能专题报告显示:G20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已经形成递进式、持续性的发展动力。

一、人工智能企业突破4000家,北京占全国近三成

6月3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首次发布《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首次摸清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底数,由该委前期组织相关单位经过大量调研和专题讨论,综合清科、IT橘子、蓝海巨浪等投资公司定向采集的数据编制。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1070家,占比26%;全国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合计1237家(含31家已上市公司),北京市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431家(含12家已上市公司),占比35%。

根据北京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阶段比例图显示,在北京107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大多处于A轮,占比达29.09%,Pre-A轮企业占比6.67%,天使轮企业占比18.48%,种子轮企业占比2.73%。

综上所述,融资阶段在A轮之前的企业总占比达56.97%,因此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一半以上仍处于初创期,具有创新发展潜力。

从创业领域来看,《白皮书》指出中国人工智能创业数量排名前三名的是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公司。投资融资额度最高的前三名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驾驶。

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方面,北京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过2.5万件;互联网周刊评选的2016中国人工智能TOP100中一半来自北京中关村。从企业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60.96%聚集在海淀区,海淀区又以中关村为核心。

从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成立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北京人工智能创新企业2014年开始增多,2015到2016年爆发式增长,2017年有所回落。因此,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都很年轻,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创新特点显著。

二、超半数人工智能骨干研究机构在北京:北大、清华、中科院……

自2016年以来,北京发布多项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服务措施,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7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包括《关于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在内的10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在产业环境营造、资金支持、人才服务等方面对人工智能产业给予全方位保障。

除了政策外,北京的优势还在于优质的学术和人才资源。据《白皮书》介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计算所等全国过半数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单位都聚集在北京,拥有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0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另据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51万,人才从业密度高达54.9%;拥有“两院”院士756名,约占全国1/2,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486名,约占全国1/4,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82名,占全国比重超过1/4。

在人工智能专项领域,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最集中的Top10雇主排名中,高等院校占据四席,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和浙江大学,北京独占3席。

除了人才外,北京在专利储备和保护上也非常重视。2017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宣告成立,由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促进发展局3家院机关、中科院自动化所等相关院所,以及5家企业成为联盟首批理事单位,这些单位的专利储备数量和技术均具有较大优势,其中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的人工智能专利储备有近一千件。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校纷纷成立人工智能相关的学院。

今年6月28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清华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出任首任院长,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担任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为校级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计划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上开展源头性和颠覆性创新,力争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端研究机构。

清华校长邱勇认为,人工智能是当代科技的最新前沿,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学要承担起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和基本方法创新的重任,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

除此之外,北京在吸引资本、人工智能软件创新方面优势突出。

三、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共存

尽管上述优势明显,但《白皮书》指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整体水平仍有差距,未来面临挑战。

一是原始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技术问题,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等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形成一系列原始创新科研成果。

二是在高端芯片、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方面的缺失可能导致在技术和应用上的再次空心化。需要围绕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场景中技术难点,开发基于新需求、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设计的芯片、智能传感器等。

三是高水平人才不足,缺乏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人才是人工智能竞争的核心,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及美国,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起步较晚,超过10年以上经验的人工智能人才数量少,因此需要大量引进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四是大规模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面临成本劣势和区域竞争。如北京人工智能人才的户口、居住、教育成本高昂,对留住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形成阻碍;全国其他地区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对北京形成竞争。

针对这些挑战,《白皮书》中提出了北京未来发展的关键策略。

首先是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超前布局形成原始创新重大突破。例如,重点布局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类脑智能计算、深度机器学习等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量子科学、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交叉融合。

第二是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形成高端产业集群优势。围绕海淀中关村核心区域、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地区,汇聚国际水平的人工智能示范企业和项目,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培养和扶持产业链各层关键领域重点企业,拓展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产业边界。

第三是建设多层次培养体系,吸引人工智能尖端人才。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人工智能核心目标。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工智能人才。

第四推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建设智能社会和智慧城市。支持与首都功能匹配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以市场带动产业,建设智慧社会和智慧城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支持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

四、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实力仅次于美国

7月2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发布了《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系列报告。报告以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和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为主要数据源,分为总体篇及人工智能专题篇。聚焦G20国家的科研产出规模、学术影响力、领域分布、国际合作、规划布局等科技发展态势,研究各国总体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表现力和技术创新力,揭示了中国在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的挑战。

总体报告显示:中国的科研表现力提升迅速,科研经费投入、科研论文产出与学术影响力在2012-2016年均跃居世界第二位,并在全球论文引证网络中跃进核心位置。其中,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学科,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技术创新力方面地位突出,2012-2016年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相比,中国专利更侧重在国内布局。

人工智能专题报告显示:G20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已经形成递进式、持续性的发展动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人力资源和基础研究经费方面,目前已形成“美国一家独大,英国、印度和加拿大等紧随其后,中国尚有明显差距”的竞争局面。在科研表现力和技术创新力方面,美国的人工智能总体科技实力位居G20国家首位,中国紧随其后且增速明显,尤其是近五年的论文影响力和技术研发实力已超过美国。

其中,在人工智能的四个分支领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美国的科技实力均位居G20国家首位,中国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三个领域表现突出,科技实力仅次于美国且增速明显,部分科研影响力指标已经超过美国,但科研成果的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产业发展方面,G20国家在医疗、交通、教育和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产出了多类型、多场景的B2B、B2C产品,其中,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更是在“人工智能行业”上开展了深耕布局,产品或实践可以覆盖从商业应用到公众生活的多个环节。

来源 :中证金葵花研究部综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